锵锵三人行(二):生活服务类电商大不同
2014-04-18 16:30:20

  【易观导读】哪些属于生活服务类,涉足这个领域的企业如何做电商?租房、搬家、拼车,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开始放上网。打拼多年后,这个细分市场的企业更加有信心,他们谈O2O,谈移动互联。但是怎么发掘出行业的巨大能量,如何做深做透?在第五届易观电商大会的锵锵三人行第二场讨论中,易观智库副总经理董旭、58同城高级副总裁陈小华、易盟天地傅彦生三位嘉宾展开思想风暴。

 

易盟天地傅彦生、易观智库副总经理董旭、58同城高级副总裁陈小华

 

  以下为演讲实录:


  董旭:很荣幸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和生活服务相关这样一个领域做探讨。其实我会发现说,互联网其实在改变着整个商业业态的一个发展模式,当我们可能去年或者是前年来聊这个市场的时候,很多传统企业会发现,或者说他们会很警觉,是在于说,你和我谈电子商务,其实你在和我争地盘。但是,从去年开始,我们聊的过程当中就会发现,大家对于电子商务的这样的一个看法在慢慢改变。这个改变首先源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另外,我们与生活服务相关的这样的一个产业的发展。因为大家看到,传统企业会看到说移动互联网,包括生活服务其实是在帮助我做大这样一个市场盘子。


  那么,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这组议题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关键词就是生活服务,第二个关键词就是BAT。其实我觉得我们还是先从生活服务聊起,也请二位老总先从自己的企业介绍一下我们企业今天主要业务的发展点,以及自己企业主营的服务方向,有请傅总先开始。


  傅彦生:大家下午好,易盟天地运营的是家政,我本人原来一直都是学技术的,学的计算机,后来在电信集团工作。当我们在做这个事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就是搞一个互联网,从1996年接触互联网,怎么做了家政这个服务。当时很多人不理解,看不上。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现在大家逐步的重视起来了。目前公司还是比较小,虽然这个行业比较大,公司目前只有90亿的交易额,比较小,但是我觉得这个行业发展潜力比较大,道路还是比较艰难。


  陈小华:大家好,我是来自58同城的陈小华。58同城本身的定位就是一个本地生活信息的服务平台,我们当时的使命是让生活更简单,但是大家一提到这个生活,大家立马就会想到BAT,或者跟大众点评是不是一样。所以,我首先告诉你,我们干的生活服务都是像刚才傅总提的看起来不那么高大上,但是现实中你可能又会遇到很痛苦的事,所以,我们永远是干生活里那种雪中送炭的事。我们俩家都不是干锦上添花,让你有很多阳春白雪。


  董旭:其实概念上的东西很多,比如2010年,2011年大家经常听到的关键词是LBS,或者是与LBS相关的。那么,其实所有的,包括做任何领域你是做签到的,还是做其他方向的都会说自己是LBS的公司。今年其实比较热的几个词就是大数据、O2O,还有生活服务。我想知道有这样一个现象原因也是在于,大家其实是基于这样一个广义的概念在开展自己的线上线下业务。那我想知道二维现在所在的这个公司,咱们与生活服务相关这样的业务具体是落到哪些点上?再有一个是说我们的企业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企业也经历了一个随着这个市场大势而改变的过程。也请二位帮我们大家做一个分享,就是第一点大家怎么看生活服务这个行业,什么样的行业应该算是生活服务。第二个就是随着生活服务这个业态的改变,我们的公司的业务有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


  陈小华:我接着我刚才讲的,绝大多数人都知道58同城是做生活服务的,当然我相信很多人说不出,到底腾讯做的生活服务跟我们有什么区别。58同城把生活服务划成三个大格子,第一个就是去店消费,这就是目前中国生活领域竞争最激烈的,所有的巨头都在进入的,各种优惠券,各种打折,各种创业,所以我们叫去店消费领域。第二个领域叫上门服务,就是搬家维修,工商注册,律师等等,保洁、钟点工、家政,还有培训。人在世界中不仅要去店消费,还要上门服务。第三个领域叫找实时的周边的信息,你找的不再是一家公司,而是周边有什么房子在卖,有什么人在找工作,哪里有辆车,我要买辆车。这个就是你满足每个人心里的信息。


  所以,这三块很明显可以看到,BAT绝大多数都在做第一块。就58来讲,第一块那不是我们的菜,那是巨头的。第二块我只能说,我们把现实中的广告信息聚合了,但是并没有深入的像刚才傅总这样控制一个产业链,一个家政的整个流程,这块我们是做了简单的公司的广告发布,只是取代了报纸成为搬家家政广告的发布平台。而在第二块我们要做到更深,其实它已经做到信息层面。第二块来讲,比如教育能不能到它的培训班。对于第三块来讲,房源的信息已经标准化了,能不能最后跟支付、金融打通?所以,生活服务业其实在58看来非常大,不同品类,我们采取的方式,所处的阶段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是58做的事情。


  董旭:我追问一个问题,在三个大的品类的分布上,58是怎么看这三个品类,或者怎么去选择的。一开始一定不是都在去布局,怎么有这样一个发展的路径和脉络?


  陈小华:我们在做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展示58做了什么,但是最后我们发现,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最开始还没有深入的潜入到企业的流程中去,最开始是被当作一个工具,一个营销平台来做。所以,我们发现第一批成功的网站首先是那种做全球贸易,比如阿里巴巴的B2B,因为找同城的信息找不到。所以,淘宝做的商品都是跨地域的。到最后才发现,我们为什么做58同城,其实我们只做同城,甚至58都不属于LBS,58现在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不受位置限制,不一定进店消费。所以,58做的我们在同城领域这类企业。而且第一类企业最大的营销成本是门店的成本和人员费。


  在我们看来,那个产业是非常美好,但是其实广告主愿意投入的市场费是很少的,用户需求很大,但是对用户来讲是一个轻决策。回到第二类,一个搬家公司,一个租车公司,大家根本在店面看不到搬家公司在哪儿。如果他不做广告,不去报纸,不去户外,不去58,不去做广告,你可以想象,一个搬家公司就没有生意了。因为北京的搬家公司,大部分在西北旺,你们可能永远找不到西北旺。这类公司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员加广告费。58能做下来因为同城力量不需要那么高。所以,像搬家这个面向全北京接单。到后来就是要影响500米以内的人,这个密度一定要足够高。到最后房产信息,我们很难讲它系一个互联网公司,那个是原来标准的分类信息,在全世界所有上市的房产,汽车类的网站都分类为广告业务,这种业务没有互联网以前就做的很大,这个本身就是分类信息。


  傅彦生:跟大家分享一个这几年来比较主要的感受和观点。第一、我觉得生活服务做电商必须得有一个熬的过程,我的胡子已经熬成了。为什么要熬,大家可能现在体会比如生鲜做O2O比较难,难在配送和仓储,包括前端的配置。但是,我觉得生鲜难不如家政难,为什么?是跟人打交道,虽然是全国,但是,从几个数来看,大家就能感觉到这个行业的难。第一个数,全国六七十万家企业做这个事,非常的分散,人员不稳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所以,第一个要熬,熬什么,我觉得一定要把这个行业熬透了。其实我们最早做的模式在2006年和58是一样的。


  中午跟陈总聊时候,聊到是不是竞争对手,我说不是,我说陈总的竞争对手应该是考虑BAT,而不是垂直的这种O2O。我觉得刚才东鹏的陈总有一个观点非常好,就是一定要做专,做透。第二、我们在2006年的时候,当时我定的八年抗战,没有八年就做不专。第二、生活服务你要想做好,我觉得对我们来说,不是绝地反击,是即将熬出头了。因为现在这种O2O也好,我们是从天上掉到地上,再回到半空中的一个过程。所以,我觉得第三个要做这个,一定要形成一种体系化,线上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不然就是空中楼阁。现在我们做的一个情况,就是从招工到培训到信息对接,到服务直接跟踪,到全国的标准化建立,一起都在把这个事,现在基本上做什么,每年培训人员数量去年六七万,今年已经有15万左右的人员的培训,你不把它打造为产品,这个行业肯定发展不下去。


  陈小华:我想补充一下傅总讲的那个难,站在58更难了,傅总说专注,我们最不专注了。为什么58这么多年不往下走,任何一个上面往下一走就特别艰难,要人员的素质,我原来学机械设计,在商品业,第二产业,国标去了,但是咱们家政,一个保姆国家哪有什么认证。什么认证,什么纲领全得我们民营企业自己建设。所以,58要把政府干的那一套全干了,政府没有告诉你哪家房产经纪人评价好,我们做汽车,我们都不知道哪家汽车是五星级、四星级。所以,我们在那些领域就有点像傅总一样。我觉得淘宝做生活节,那可比做双十一难多了。比如淘宝做的已经是生活里最容易被计划的。生活服务不能被激发。所以,很多广告回头的频率特别低。如果一个创业网站,在他这个月要卖房的时候你没有满足他的体验,此次你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董旭:易观智库主要研究整个互联网行业及其整个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过程当中面对的一些问题。其实在我们研究过程当中也会发现一些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其实是我们最容易去入手的。那么,标准化程度极其低,需要非常长时间过程的企业需要一步一步扎实的走过来,像刚才傅总说的,包括从比如月嫂的培训,整个人员标准化体系的建立,然后整个一个服务流程的规范,其实都是要一步一步这样走上来。我们认为58今天的成功是源于线上的企业,其实你更能够有优势的地方是在于你懂得互联网的一些玩法和思路。其次,你有用户流量这样一个运营的体系。


  那么,到线下这个部分,像傅总这边,其实就是说我要更深,更专,更精在一个行业上扎实的做透,比如家政,像我刚才说的我体系化了,把所有人做起来,把所有体系流程的标准建立起来,才能够再有往下走的过程。其实说到这块,我觉得也希望二位给到我们今天一些创业者,或者一些开发者建议。到底今天如果我想在生活服务这个领域做创业,做应用的开发,我选哪些品类比较合适?再有一个是说到底哪些是一个我筛选的成功要素。比如今天可能很多人在服务这块会看到像是拼车、租车这样的一些方向,二位是不是在整个体系搭建上,除了刚才说到的,像陈总提到的说线上这个部分,我们可能做的相对来说是横向一些,有些领域我可能做深做专。像傅总,你的关键词就应该是深、专、精,是不是对于我们开发者和创业者在这个部分大家给一些生活服务方向的开发或者是创业的这样一个建议出来。


  傅彦生:这个题目对我来说难度太大了,家政服务我们只是走了1/3的路。但是,即使八年走了1/3的路,我也有一点建议,就是对一些要进入这个行业的,我觉得第一个建议就是问自己到底是喜欢不喜欢。这个确实感觉很重要。因为我也是30多岁开始出来创业,出来创业,选哪个行业的时候也是经过很慎重的考虑。我觉得当时我是选的是,做的事一定要阳光,起码做二三十年应该能做下去,我觉得第一个要这种选择。第二个在这个过程中不要选择容易的,容易的肯定是曾经马云马总说的一句话“好干的人家早就干了,还能给我们留着吗?”当时我们选家政这个行业,因为我们10个人,9个人是不同意的。我说长远来说难是难,但是肯定未来的发展应该是美好的,只要是坚持住,一个是自己要选,第二个要选,不一定是很容易的。


  陈小华:傅总的建议跟我是一样的。我今天第一个建议,大家别再做这个平台了,我们存在是在当年搜索引擎们,巨头们还没有进入这个领域,我们就开始做了。我们的流量从来没有爆炸式增长过,每年翻一倍,慢慢长出来。即使你今天拿出雷军一样的服务,把租房做好,它跟卖手机不一样。58有一个数据,大家知道他的难度在哪里?58首页至少有300个链接,每一条信息都要对地域有点影响,再乘以300个城市,每个城市办100个商圈,要是一天没有几百万条信息,格子都是空的,要把格子填满,任何一个都需要筛选信息。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如果要打通,得像傅总学习,找服务业的一个领域,把深度的从用户到商家,整个服务全打通。


  58认为未来的移动O2O能做成功,一定要把握住三个要素。一定要是消费者和服务的提供者,还有平台,三方都同时,而且所有数据都是实时共享。去年打车软件就出现这三个,司机、打车人、平台,三者在云端,这样的体验就非常好。其实今天58也是在做减法,希望聚焦一些核心层面,专注到我们 C端,B端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让我们跟合作伙伴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而不是靠58。但是这个能打通,我们就很伟大了。其实二位嘉宾都提到,要找足够难的点去做。但是,其实有很多创业者在最难的过程当中被熬死。所以,怎么把控这个度,我怎么看说首先它不是足够简单的,然后创业者可以去持续的做。但是,其实一定会有一个点是它爆发,或者是转变的这个过程,让它能够有一个规模,比如其实家政可以在持续的深耕之后有一个往上走的过程,但是其实有的行业足够小,就会慢慢的死掉,这种是不是有之前一些判断的经验,还是说可能不是特别有规律化的东西,只能是你去不断的试错,试出这样的一种模式


  傅彦生:有一句话叫想明白的坚持叫执着,想不明白的坚持叫拧。我觉得做一件事之前把它想清楚了,要明确了,这样坚持才容易。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发生什么问题,其实我们也遇到很大的问题。一开始是类似于携程模式,后来没办法,我们做示范店,制定标准,包括帮着他们去做还是不行。后来没办法,我们叫三统一,结果发现还是不行。最后没办法,因为战略肯定是不变的,但是战术是实时调整的。当从2012年开始,我觉得完全走上了正轨,形成C2C的模式,也就是把服务人员产品化。但是永远会遇到一些问题,我有一点能把控的,就是所有的我们都要做评价体系,这样逐步的发现问题,只要是目标不变,大家总会有想出来的一些办法。


  董旭:最后一个问题其实关于BAT进入生活服务这一块,其实咱们中午也有聊到线上的优势其实在于流量的部分,线下其实在于整个包括业务体系,服务体系这样一个搭建。其实今天我们看到当BAT进来了之后,它们其实是流量的一个大的平台。它进驻到这个行业之后,首先是说对于行业的影响是什么?这样一个是说对于我们今天包括线上的执行者,包括线下的实践者,一个是不是BAT进来我们就得做好站队,不站队可能就活不了,还是说在哪些垂直方向上,我们其实有机会去短时间之内可以快速的做起来的。其实陈总提到一点关于这方面的东西,可不可以再深入的给我们分享一下这个部分。


  陈小华:其实从58我们成立第一天起就面临这个选项。傅总成立的时候可能还不需要考虑BAT,因为我们做的都是一个互联网平台,平台搜索在下面,然后垂直网站又比我们深。所以,我们当然要思考,垂直网站跟平台的关系。但是,大家可以去看这几年,我们没有死,还活着。但是,这个问题举一个例子,以58为例,其实BAT没有做58例子不是这样的,除了腾讯以外,但是阿里巴巴是做了口碑,包括现在淘宝还有房产,有卖保险,卖鲜花,这种都有。包括淘宝去年看中了三个季度的本地生活,淘宝已经做这些业务了。那么,百度不用讲了,三四年前找工作都有。但是,后面我们发现,为什么巨头这么多年进入没有把我们灭掉,其实这个行业还是需要门槛,第一它需要时间坚持,所有的巨头不愿意投五千人,花五年时间,因为他们原来太顺了,投这个领域,一下进去以后,比如这个订单,原来他们的产品,一个播放器,一个游戏,一投就是面向所有的网民。


  但是,服务业有一个特点,每一条信息,几乎只对一到两个人有用。就是傅总那里的保姆,一个人看有用,一万个人看,那个人就立马没用了。但巨头们的用户量毫无疑问比58大很多,比如我们一个季度PC是1.5亿,据说微信是6亿,而且这种服务特别有网络效应。淘宝、百度一天弹窗可以让一亿人看到,但是一天只有100万人看租房,光这个还不够,腾讯还得把200万房子都搬到云端。所以,商家的改变更难,你要让一个保姆在微信上建一个帐号,那是非常之难的。微信还在推,把所有的商家都开一个帐户。所以,这就是我刚才讲的,BAT难就难在这里。但是,58也有敬畏之心,我们在每个品类一定要跟线下的平台去合作,把这件事情做好。因为靠我们能力没法去打通线上。反过来有了线下,我们觉得O2O最难的是线下。


  董旭:所以,是不是BAT进来,对于傅总这边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傅彦生:好还是坏,现在不好说,但是我们跟淘宝,跟腾讯的合作其实我们现在也受益了。有一句话还得要说,目前的BTA这种比较疯狂的收购也好,整合也好,我觉得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任何事情我的觉得的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在是整了,一个人一个公司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现在几十亿的交易额,58现在有几百项,没想又都做成几十亿交易额,那也是上万亿的。所以,我觉得目前来说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做专项的无论是生活服务也好,还是其他的,只要把它做深做透,早晚市场上会有我们一席之地。


  董旭:我们易观同事已经举了两次牌子,但是其实有很多问题还没有聊完。比如说其实我挺想问陈总一个问题,就是团购其实今天是最明显的,前五甲都开始站队了,是不是说生活服务这一块,未来也会有站队的可能?我觉得这个咱们在下面再交流吧。然后大家有什么想要提问嘉宾的,我们也放到下面。因为还有一组嘉宾要继续聊与电商相关的话题,谢谢大家!